?
8月24日,在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分论坛——中医药信息发布暨新华指数工程建设论坛上,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新华·中国(定西)中药材指数运行报告(2025年)》。
《新华·中国(定西)中药材指数运行报告》发布现场
报告显示,定西中医药产业基础指数由2020年的100点上升到2024年的134点,反映出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已进入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双轮驱动阶段。
?新华·中国(定西)中药材指数产业基础分指标运行结果 ?
该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定西方面共同推出,新华指数研究院研发编制。其中产业发展指数以2020年为基期,基期值为100,通过多个维度综合测度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设情况;价格指数以2021年6月为基期,基点1000点,构建起全产业价格监测网络。
全产业链崛起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定西市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仓”的美誉,近年来,其中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报告显示,2020-2024年期间,定西中药材产量从45.8万吨增长至50.45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也从2020年的180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235万亩,市场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定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达2730元。中医药产业链产值及农民收入较2021年分别上涨42.8%和41.3%,产业带动增收效果显著。
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及人均可从中医药产业中获取收入数据
标准化建设助力品牌崛起 电商创新拓展市场
定西市在品牌与标准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着力构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精深化加工体系、专业化市场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国际化发展体系。全市培育出5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定西中药材品牌影响力总指数报167点,同比(与2024年第二季度相比,下同)上涨67.0%,呈现出同比大幅上升态势;知名度指数报196点,同比上涨96.0%。央级媒体报道量的涨幅最为显著,市级媒体报道量也呈稳步上升态势。
此外,电商与创新成为定西中医药产业的新引擎。2024年,定西中药材电商企业指数报143点,同比增长10.8%,较基期上涨43%。在社交电商领域,万农道的“当归糕”借助分销模式,月销量成功突破万单,在广州、深圳等地引发了热销现象。
道地药材优势突出 市场竞争力强劲
报告选取通渭、陇西、渭源、岷县4个中药材主产区的金银花、黄芪、党参、当归这几个道地品种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解析。
通渭县构建起“以金银花为主、多品种协同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布局。2024年,全县金银花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8亿元,带动5.2万户农户参与其中,全产业链参与人数达23.5万人,农民人均从金银花产业中获得收入30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
“天下药仓”陇西县成为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全县中药材年交易量近100万吨,交易额近200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超过20%,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据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中国党参之乡”渭源县构建“南归北参川芪”的产业布局,将党参种植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打造核心示范基地9个1.8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88%以上,呈现出“连乡成片、跨乡成带”的规模化种植格局。2024年,渭源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高达56亿元,“渭源白条党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攀升至19.76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当归之乡”岷县牢牢掌握国内外当归销售市场的主动权,逐步构建起规?;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商品化销售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全国外销的当归中,“岷归”的销售量占比超过90%,在国内市场也占据70%以上的份额。岷县当归逐步成为国内外当归市场的价格“风向标”。
近些年,定西中医药产业在标准化、品牌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道路上步履坚实,这颗陇中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道地优势与创新活力,为全国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注入“定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