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引擎,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从2014年到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8%提高到67%;GDP从63.6万亿元攀升至约126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8万元增长至近5.8万元,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升至约11.5年。
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以“质”取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二是萌生新“火”,创新动能不断迸发,产业活力持续释放,区域协同发展态势强劲,展现出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与强劲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宜居、美丽的城市空间是内在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中国(粤港澳)绿水青山指数显示,近十年来,粤港澳地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协同治理不断深化,绿色技术创新持续突破。深圳落地了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珠海淇澳岛生态旅游、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惠州则完成了全国首宗红树林碳汇交易。

图为中国(粤港澳)绿水青山指数走势图
东北地区焕发“青”活力。浑南是沈阳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这里自然环境好,青年多、潜力大、有活力,时尚浑南活力指数揭示了浑南打造活力城区的关键特征——鲜明的“年轻范”和“科技感”。近年来浑南区依托国家级高新区、自贸区、自创区等高能级平台,壮大“生力军”规模,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发挥青年人才领军作用,时尚浑南“青”活力、时尚浑南创新发展力指标表现亮眼。

图为时尚浑南活力指数成果——青年友好型城市中的“浑南方位”
城市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
金融要素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为城市业态注入创新动能。在2025中国金融数据能力发展指数中,南京作为“金融引领型”城市上榜,南京建邺区在金融数据要素价值转化方面实现了全国性突破,由建邺高新区企业推动的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涵盖“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数据、智慧农业数据、酒店文旅数据等多元应用场景,成功盘活企业数据资产。
资源型城市转型跑出加速度,因矿而生的中国镍都——甘肃金昌,已发展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质量魅力城市,重点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循环等6条产业链,2024年中国·镍都(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指数同比增长18.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产值首破千亿元。

图为中国·镍都 (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指数结果
特色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标识与核心竞争力,城市建设应留住城市独特“基因”,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数说长三角2025》报告显示,九大世界级城市群持续引领全球经济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体量与枢纽能级高居第1梯队,创新协同迈入第2梯队。这背后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市之间以自身产业、生态、服务等特色为支点,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协同动能,实现地理相邻到发展相融的质变。

图为《数说长三角2025》报告内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要求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城市更新需统筹兼顾多个维度的目标体系,为城市深挖本土特质、走出独具一格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推动全球城市更新发展,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上海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发起“全球城市更新指数”,旨在为全球城市探寻“美好生活”治理新路径。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一座座人民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绿色之城,必将成为亿万人民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潘宇昕,参与调研:韩佳兴、黄芯、李昀翰、郑大伟、郑豪、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