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品茶茶馆儿-51品茶一品阁,附近300元3小时服务联系方式,全国同城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

太空视角下的全球港航发展|上海与新加坡“亚太双雄”引领发展新范式

新华指数|2025年07月11日

7月11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波罗的海交易所共同推出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2025正式发布。新华指数研究院依托新华空间数据系统,通过高精度卫星影像全景记录全球航运中心十年变迁。其中,上海洋山港与新加坡大士港的对比影像,成为解码港口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时空密码”。

图片1.jpg

图为上海洋山港(图片来源:新华社)

陆域拓疆:从滩涂之地到超级枢纽

2015年至2023年间,上海洋山港区经历“筋骨重塑”——陆域面积显著拓展,自动化码头岸线向深海延伸,集装箱堆场如精密芯片般高效排布。作为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之一,截至2023年底,洋山港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提升30%,成为世界港口智能化标杆。2024年,其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2600万标准箱,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同比增长约4%。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为2015年、2023年上海洋山港区卫星影像

(数据来源:新华空间数据系统)

同步跃升的还有新加坡大士港。昔日的荒芜滩涂上,如今崛起宏大的自动化码头集群,深水泊位网络昼夜不息。其新建的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规模居全球前列,为国际船舶清洁燃料补给提供关键支撑。

图片4.jpg

图为2015年、2023年新加坡大士港区卫星影像

(数据来源:新华空间数据系统)

绿色跃迁:清洁能源点亮蓝色航道

上海洋山港区内,申能LNG接收站储罐群与输气管网密集交织,支撑其实现保税LNG加注量全球前三,2024年完成首艘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清洁燃料服务能级持续提升。

图片5.jpg

图为新华空间数据系统申能洋山LNG接收站

(数据来源:新华空间数据系统)

新加坡大士港区屋顶覆盖大面积光伏板,炼油厂与加注码头形成低碳燃料供应链,其电子提单服务体系被全球主要航运企业采用,实现“无纸化贸易”与“碳足迹溯源”双突破。

图片6.jpg

图为新华空间数据系统新加坡炼油厂

(数据来源:新华空间数据系统)

该港在液化天然气加注等清洁能源应用、数字化船舶服务等领域的前沿布局,持续巩固其作为全球关键航运枢纽的核心节点地位。其领先的多燃料加注中心地位成为航运脱碳的关键支点,而高效透明的电子提单、燃料舱单等数字化服务则塑造了港口运作与全球贸易的新标杆。

经济脉动:夜间灯光照见港口动能

图片7.jpg

图为新华空间数据系统中,长三角地区夜间灯光亮度展示

(数据来源:新华空间数据系统)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夜光卫星影像成为直观展现区域经济的“晴雨表”。长三角城市群夜间灯光亮度全球最密集,以上海港为龙头的港口经济带,激活制造业、贸易、消费全链条活力;新加坡航道沿线灯光如金色血管贯通马六甲海峡,其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保障全球1/4海运货物中转,凸显国际航运“超级节点”地位。

图片8.jpg

图为新华空间数据系统中新加坡及其周边夜间灯光亮度展示

(数据来源:新华空间数据系统)

双城启示:差异化路径共赴星辰大海

上海洋山港以“腹地+硬科技”开辟新赛道——背靠长江经济带万亿级产业集群,以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小洋山北开发项目锻造深水战略优势;临港新片区政策赋能航运金融创新,绿色甲醇加注技术实现“零的突破”,彰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加坡大士港则凭借“中转+软实力”巩固竞争力——依托自由港政策与全球航线网络,构建多燃料加注中心和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其电子提单标准被国际海事组织采纳,光伏集成技术降低港口30%碳排放,展现制度型开放引领力。

殊途同归,两港通过卫星可观测的陆域扩张、清洁设施普及、夜光经济增强等共性特征,共同验证智慧绿色港口的全球演进方向。随着小洋山北侧合作开发项目启动、大士港新泊位投产,新华空间数据系统将持续监测港口动态,为航运安全、低碳转型、智慧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航运变革的交汇点上,双港故事正书写人类联通海洋、共创繁荣的新篇章。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